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型环保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 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极 具竞争力。
1、生物膜法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蛋白质(40%-60%),碳水化合物(25%-50%)和油脂(10%),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尿素。生物膜法依靠固 定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膜来降解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细胞几乎能在水环境中的任何适宜的载体表面牢固地附着、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 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因此生物膜通常具有孔状结构,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生物膜附着在载体的表面,是高度亲水的物质,在污水不断流动的条件 下,其外侧总是存在着一层附着水层。生物膜又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在膜的表面上和内部生长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及微型动物,形成由有机污染物→细菌→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生物膜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其他一些肉眼可见的生物群落组成。其中细菌一般有:假单苞菌属、芽苞 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动胶菌属以及球衣菌属,原生动物多为钟虫、独缩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后生动物只有在溶解氧非常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且主要为线虫。污 水在流过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通过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在膜中发生生物氧化等作用,从而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生物膜 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氧微生物,而在生物膜的内层微生物则往往处于厌氧状态,当生物膜逐渐增厚,厌氧层的厚度超过好氧层时,会导致生物膜的脱落,而新的生 物膜又会在载体表面重新生成,通过生物膜的周期更新,以维持生物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生物膜法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反应器内的载体上,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水处理填料的存在,对水流起到强制紊动的作用,同时可 促进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细胞的充分接触,从实质上强化了传质过程。生物膜法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易出现的污泥膨胀和污泥上浮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 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生物处理,而且还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更为经济节能、具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可实现封闭运转防止臭味等 优点。通过人工强化作用将生物膜引入到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的污水处理反应器中,便形成了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发展迅速,由单一到复合,有好氧也有厌 氧,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物处理系统。填料是生物膜技术的核心之一,它的性能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效率、能耗、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均有直接关 系。
2、厌氧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阶段:
在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Zz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因此它们在第Yy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 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 膜为细菌所利用。
发酵(或酸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 发性脂肪酸(简写作VFA)、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与此同时,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 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产甲烷阶段:这一阶段里,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在以上阶段里,还包含着以下这些过程:a、水解阶段里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脂类水解;b、发酵酸化阶段包含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与较高 级的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c、产乙酸阶段里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氢气和由氢气和氧化碳形成乙酸;d、甲烷化阶段包括由乙酸形成甲烷和从氢气和二氧 化碳形成甲烷。除以上这些过程之外,当废水含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
(2)厌氧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a、厌氧滤器(AF):
传统的好氧生物系统一般容积负荷在2KgCOD/(m3·d)以下,而在AF发明之前的厌氧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也在4-5kgCOD/(m3·d)以 下。但AF在处理溶解性废水时负荷可高达10-15kgCOD/(m3·d)。因此AF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的处理速率,使反应 器容积大大减少。由于采用了生物固定化的技术,AF作为高速厌氧反应器,使污泥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SRT)极大地延长。SRT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废水 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从而减少反应器容积,或在相同反应器容积时增加处理的水量。这种采用生物固定化延长SRT,并把SRT和HRT分别对待的思想 推动了新一代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发展。SRT的延长实质是维持了反应器内污泥的高浓度,在AF内,厌氧污泥的浓度可以达到10-20gVSS/L。AF内厌 氧污泥的保留由两种方式完成:其一是细菌在AF内固定的填料表面(也包括反应器内壁)形成生物膜;其二是在填料之间细菌形成聚集体。高浓度厌氧污泥在反应 器内的积累是AF具有高速反应性能的生物学基础,在一定的污泥比产甲烷活性下,厌氧反应器的负荷与污泥浓度成正比。同时,AF内形成的厌氧污泥较之厌氧接 触工艺的污泥密度大、沉淀性能好,因而其出水中的剩余污泥不存在分离困难的问题。由于AF内可自行保留高浓度的污泥,也不需要污泥的回流。
在AF内,由于填料是固定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内,逐渐被细菌水解酸化、转化为乙酸和甲烷,废水组成在不同反应器高度逐渐变化。因此微生物种群的分布也 呈现规律性。在底部(进水处),发酵菌和产酸菌占有Zz大的比重,随反应器高度上升,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细菌的种类与废水的成分有 关,在已酸化的废水中,发酵与产酸菌不会有太大的浓度。细菌在反应器内分布的另一特征是反应器进水处(例如上流式AF的内部)细菌由于得到营养Zz多因而污 泥浓度Zz高,污泥的浓度随高度迅速减少。污泥的这种分布特征赋予AF一些工艺上的特点。首先,AF内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在AF底部进行(指上流式 AF),AF反应器在1m以上COD的去除率几乎不再增加,而大部分COD是在0.3m以内去除的。因此在一定的容积负荷下,浅的AF反应器比深的反应器 能有更好的处理效率。其次,由于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特别大,因此容易引起反应器的堵塞。堵塞问题是影响AF应用的Zz主要问题之一。据报道,上流式AF底部 污泥浓度可高达60g/L。厌氧污泥在AF内的有规律分布还使得反应器对有毒物质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生物降解的毒性物质在反应器内的浓度也呈现出规律性 的变化,加之厌氧生物膜形成各种菌群的良好共生体系,因此在AF内易于培养出适应有毒物质的厌氧污泥。例如在处理三氯甲烷和甲醛废水中,发现AF反应器内 的污泥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这些有毒物质的去除效果和允许的进液浓度逐渐上升。AF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一般认为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AF的 负荷可高出厌氧接触工艺2~3倍,同时会有较高的COD去除率。
AF在应用上的问题除了堵塞和由局部堵塞引起的沟流以外,另一个问题是它需要大量的填料,填料的使用使其成本上升。由于以上问题,G外生产规模的AF系统应用也不是很多。
作为升流式厌氧滤池的革新技术——厌氧膜床,采用较大颗粒及孔隙率的填料代替传统的小粒径填料,有效地解决了反应器的堵塞问题。厌氧膜床具有如下特点:
·有效克服了厌氧滤池易堵塞和出水水质差的缺点;
·生物固体浓度高,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有机负荷;
·在厌氧膜床内微生物通过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以及悬浮于填料孔隙间形成细菌聚集体,因此在厌氧膜床内可以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启动时间短,停止运行后再启动也较容易;
·不需要回流污泥,运行管理方便;
·在水量和负荷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较好。
b、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
在流化床系统中依靠在惰性的填料微粒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来保留厌氧污泥,液体与污泥的混合、物质的传递依靠使这些带有生物膜的微粒形成流态化来实现。
流化床反应器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流态化能Zz大程度使厌氧污泥与被处理的废水接触;由于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速度高,液膜扩散阻力小,且由于形成的生物膜较薄,传质作用强,因此生物化学 过程进行较快,允许废水在反应器内有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克服了厌氧滤器堵塞和沟流问题;高的反应器容积负荷可减少反应器体积,同时由于其高度与直径的比 例大于其它厌氧反应器,因此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但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存在着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一,为了实现良好的流态化并使污泥和填料不致从反应器流失,必须使生物膜颗粒保持均匀的形状、大 小和密度,但这几乎是难以做到的,因此稳定的流态化也难以保证。其次,一些较新的研究认为流化床反应器需要有单独的预酸化反应器。同时,为取得高的上流速 度以保证流态化,流化床反应器需要大量的回流水,这样导致能耗加大,成本上升。由于以上原因,流化床反应器至今没有生产规模的设施运行。有人认为它在今后 应用的前景也不大。
c、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AFEB):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是Jewell等人在1974年研究和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生物流化床相比,区别在于载体的膨胀程度。以填料层高度计,膨 胀床的膨胀率约为10%~20%,此时颗粒间仍保持互相接触,而流化床则为20%~70%。通过对比厌氧膨胀床、滴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等工艺的经济性,发现 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而言,厌氧膨胀床后续滴滤池的设计是Zz为经济的选择,能耗量少,污泥产率量低。但目前此工艺仍主要停留在小试和中试研究阶段。综上所 述,采用厌氧生物膜反应器为主体的厌氧处理技术,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方法,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并且较之其它方法有独到的一些优势。但是,厌氧方法在浓 缩营养物(氮和磷)方面效果不大,同时它仅能除去部分病源微生物。此外,残存的BOD、悬浮物或还原性物质可能影响到出水的质量。所以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要 成为完整的环境治理技术,合适的后处理手段必不可少。
3、好氧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由生物滤池和接触曝气氧化池演变而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在美国出现生产型装置。当时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材质是砂石、 竹木制品和金属制品,主要用于低浓度、低有机负荷的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它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此类污水时,因污泥流失而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缺点,并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进入70年代,随着大孔径、高比表面积的蜂窝直管填料和立体波纹塑料填料的出现,使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宽,它不仅可用于处理生 活污水,而且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有毒有害工业废水,与其他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在处理效果、动力消耗、经济效益和管理维护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活性污泥 法。
与活性污泥法比较,生物接触氧化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生物接触化法以填料作为载体,供生物群栖息生长,形成稳定的生态体系,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氧的利用率高,可达10%。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剩余污泥量少。
②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充分利用丝状菌的强氧化能力且不产生污泥膨胀。并且不需要象活性污泥法那样采用污泥回流以调整污泥量和溶解氧浓度,易于管理和操 作。随着十余年的大量实践,对氧化池结构形式、填料的品种和安装方式、供气装置的种类和布置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不断优化。
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杂用水和不同有机物浓度的工业废水。
了解详情,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24小时内与您联系,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QQ346363458